Weiter zum Inhalt

錫伯人族群意識的萌芽 以伊犁河流域的錫伯為中心

Kicentai


Seiten 103 - 118

DOI https://doi.org/10.13173/centasiaj.64.1-2.0103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Sibe people emerged as a unique ethnic group, and they remained a unique ethnic group after their migration to the Ili River basin. When after 1911 the Republic of China created many ethnic systems, the Sibe gained official recognition as an independent ethnic group. Although the creation of a writing system is an act of ethnic construction, the Sibe written language could never break free of its close relation with Manchu. The construction of ethnic groups and the creation of scripts stim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histories compiled by the Sibe scholars. It is due to their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gins of the Sibe that this people can now regard themselves as an ethnic group in its own right.



十六世紀,錫伯在明末清初的史料上出現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群體,遷徙伊犁 河流域以後同樣也沒有變化。因此,在民國時期建立各民族體系時將錫伯識別 為獨立的族群。創制文字是族群構建的意識行為,但是錫伯文始終擺脫不了與 滿語文的密切關系。族群的建構與文字的創制,激發了錫伯族學者編纂民族史 的熱潮,其族源的考證最能說明一個新族群的誕生歷程。如今伊犁河南岸已成 為國際滿學界學習滿語文的聖地。


1 吳元豐、趙志強,《錫伯族歷史探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頁58-60。承志,<シベ集 团の移住とその後の生活>,《中央ユーラシア環境史》臨川書店,2012,頁257-268。

2 申忠一,《建州紀程図記》清芬室叢刊,1940。關于《建州紀程図記》的相關研究,參閱 稻葉岩吉,<申忠一書啟及ぶ図記>,《青丘学叢》29,1937;另參見同氏,<申忠一建州 図録解說>,《興京二道河子旧老城》建国大学,1939 年;又,李仁栄,<申忠一의建州 紀程圖記에對하여>,《韓國滿洲關係史의研究》乙酉文化社,1954;又,三田村泰助, <清初の疆域―申忠一の建州紀程図記を中心としてー>,《清朝前史の研究》同朋舎, 1965 年,頁400-443。有關解讀諸備研究參見,和田清,《東亜史研究蒙古篇》東洋文庫, 1959,頁650,增井寬也,<マンジュ国<五大臣>設置年代考>,《立命館文学》(601), 2007,頁70,注解3,莊聲,<錫伯超默里根問題考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 第七輯,2014,頁431。又收入莊聲,《帝国を創った言語政策:ダイチン・グルン初 期の言語生活と文化》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2016 年,頁36。

3 吳元豐、趙志強,《錫伯族歷史探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頁38-48。楠木贤道:《清初对モンゴル政策史の研究》汲古書院,2009,頁191-262。

4 定 宜莊,<晚晴時期滿族的國家認同>,汪榮祖主編《清帝國性質的再商榷:回應新清史》中華書局,2020,頁181。

5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明清檔案」登錄號分別是:157289-001,171369-001,174647-001 檔冊。

6 吳元豐、趙志強,《新近發現的錫伯族檔案及其研究價值》,《錫伯族歷史探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頁283。

7 《錫伯族百科全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頁49。

8 亞洪托夫,<錫伯族語言文化俄羅斯檔案資料綜述>(佟玉泉譯),《伊犁文史資料》第 26 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2009,頁278

9 《 滿 文原檔》第一冊,昃字檔,天命四年八月,293 頁, IKAN GŪRINJI OWASIKUN SIJON TEKTERA ERKI MOTORI MŪKE TA ISITALA:SOLKO KŪRONCI AMASI MONGKO/GŪRONCI JOLASI JOSAN KISON I KŪRON BA(#KEMO)TAILAMA TAKABUMA (+TARA ANIYA (#KEMO) WAJIKA)(#WAJIKIYAKA).(ikan gurunci wesihun šun dekdere ergi mederi muke de isitala:solho gurunci amasi monggo gurunci julesi jušen gisun i gurun be (#gemu)dailame dahabume(+tere aniya(#gemu)wajiha(#wacihiyaha)))。另,《滿洲實錄》卷六,天命四年八月十九日,頁280,amargi monggo gurun i korcin i tehe dube nūn i ula ci julesi solho gurun i jase de niketele, emu man ju gisun i gurun be gemu dai lame dahabufi uhe obume wajiha(譯文:北方蒙古國居住科爾沁之端嫩江以南,到朝鮮國界,同一滿洲語之眾,俱完成徵服統一)。文中(#)表示原文刪除符號,(+)表示原文添加內容符號。

10 Tatiana Pang,The Sibe materials in the Manchu collection, at the Institut e of Oriental Manuscript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首屆中國少數民族古籍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2010 年10 月中央民族大學口頭發表。另外,中譯文論文參見郭文忠,<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藏滿語文獻中的錫伯資料>,《民族史研究》,2011,頁430-434。

11 亞洪托夫,<錫伯族語言文化俄羅斯檔案資料綜述>(佟玉泉譯),《伊犁文史資料》第 26 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2009,頁276-278。

12 日野強:《伊犁紀行》下卷,博文館,1909,頁77。

13 巴里善,<1864-1871 年間伊犁農民暴動的回憶>(佟玉泉譯),《伊犁文史資料》第27 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2010,頁269。

14 野田仁,<イリ事件再考>,《イリ河流域歴史地理論集:ユーラシア深奥部からの眺め》 松香堂,2009,頁161-163。

15 日野強,《伊犁紀行》(下卷)博文館,1909,頁77。

16 吳元豐、趙志強,《錫伯族歷史探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頁87。

17 日野強,《伊犁紀行》(下卷)博文館,1909,頁60-63。

18 《錫伯族百科全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頁350。

19 劉小萌,《旗人史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頁169-171。

20 《新疆風暴七十年》(第六冊),蘭溪出版會,1980,頁3446。

21 《新疆風暴七十年》(第六冊),蘭溪出版會,1980,頁3447-3448。

22 《錫伯族百科全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頁350。另,參見雪林, <新疆錫索滿文化 促進會的始末>,《錫伯文化》第32 期,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23 胡增益,《關於錫伯語的地位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語言室,1980,頁7。

24 《錫伯族百科全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頁350。

25 滿文與錫伯文的異同參見王慶豐,<錫伯文>,《文字改革》第五期,1963。

26 《文教會議記錄》(三區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檔案局藏,1957年9 月25 日。

27 《錫伯族百科全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頁350-351。

28 傅林祥、鄭寶恒:《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頁 101-105。

29 傅林祥、鄭寶恒:《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頁 495。

30 《錫伯族百科全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頁192。

31 《中國共產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簡史》(1939 3.- 2 0013.)中國黨史出版社,2015,頁114-116。

32 《對民族區域自治應有的認識》(寧西縣推行民族區域自治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檔案局藏,1954 年1 月20 日。

33 《關於寧西縣錫伯族自治區的名稱問題》(伊犁州檔案局藏),1954 年 2 月 9 日。其中,文中(#)表示原文刪除符號,(+)表示原文添加內容符號。

34 《西域水道記》卷 4,頁 18。

35 《錫伯族簡史簡志合編》(初稿)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59,頁26。該書將新縣名 稱之為「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其實,當時所改的新名稱為:「察布查爾錫伯自治區人民政府」,而非自治縣。

36 據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檔案局藏文書。

37 《中國共產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簡史》(1939.3- 2001.3)中國黨史出版社,2015 年,頁 119-120。但是, 在1957 年黃林的文章中, 察布查爾還是被稱為「察布查爾錫伯族自 治縣」,究竟何時正式取消了「族」字,還有待考證(黃林,<我國已建立了哪些民族自 治地方>,《中國民族》第2 期,1957)。

38 《錫伯族百科全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頁407。

39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提案》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檔案局藏,1954 年 3 月18 日。

40 《大清德宗皇帝實錄》卷492,光緒27 年12 月乙卯,頁9-10。又, 諭交涉事宜, 最為 重要現在振興庶政,尤應博採所長,出洋遊歷人員,若能於各國政治工藝,潛心考究, 切實講求,庶幾蔚為通才,足備國家任使。近來各省士子留心時務,多赴各國學堂肄業 。惟宗室八旗風氣未開,及宜廣為造就。著宗人府八旗都統遴選各旗子弟,年在十五歲 以上二十五歲以下,志趣正大資質聰明體氣強壯者,造冊開送軍機處進呈,聽候派員覆 核挑選,給資遣赴各國遊學,藉資練習而廣見聞,用副朝廷圖治育才至意。

41 《錫伯族百科全書》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頁321。

42 兀紮拉·薩拉春,《錫伯民族歷史》(錫漢合璧)察布查爾縣檔案局藏,1953 年3 月1 日。

43 《滿族簡史》民族出版社出版,2009,頁1。

44 《 滿文原檔》第九冊,滿附三,天聰九年十月十三日,頁 408。(#juwan ilan de) (+tere inenggi:) han hendume musei gurun i gebu daci/ manju: hada.ula.yehe.hoifa kai: tere be ulhirakū niyalma jušen/ sembi: jušen serengge sibei coo mergen i hūncihin kai: tere/ muse de ai dalji: ereci julesi yaya niyalma musei gurun i /da manju sere gebu be hūla: jušen seme hūlaha de weile。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另藏《滿文內國史院檔》天聰九年檔,其增刪之處有些 不同,tere inenggi sure han (#hendume)(+hese wasimbume) musei gurun i gebu daci manju. hada.ula.yehe.hoifa kai./ tere be ulhirakū niyalma jušen sembi: jušen serengge sibei coo mergen i hūncihin kai:/ tere muse de ai dalji: ereci julesi yaya niyalma musei gurun i da manju sere gebu be/ hūla: jušen seme hūlaha de weile sehe: 漢譯文參見《大清太宗實錄》(順治初纂版) 卷二十,天聰九年九月十三日(四十六頁),上傳諭曰:「先是我國原有滿洲,哈達、兀 喇、夜黑、輝發等名。乃不知者每呼為諸申。夫諸申之號,乃石北超默里根之裔,實與 我國無與。自今以後,凡我國人止許以滿洲稱之,永著為令」。關於超默里根的研究參 見莊聲,<錫伯超默里根問題考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七輯,頁427-441。莊 聲,《帝国を創った言語政策:ダイチン・グルン初期の言語生活と文化》京都大学学 術出版会,2016 年,頁27-53。

45 島田好,<錫伯·卦爾察部族考>,《満洲学報》六,満洲学会,1941,頁1-2,

46 該文書筆者收藏。

47 蘇克勤,<關於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研究的十年>,《民族研究》第 10 期,1959,頁 41。

48 《錫伯族簡史簡志合編》(初稿)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63,頁 6-7。

49 《朔方備乘》卷17,錫伯利等路疆域考敘,頁3。

50 《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五,<列傳>二百七十二。

51 《大清世宗實錄》卷七十二,雍正六年八月甲申。另参见高田时雄, <清代官話の資料に ついて>,《東方学会創立五十周年記念東方学論集》1997。

52 俞正變,《癸巳存稿》<官話>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頁269。

53 陳第,《毛詩古音考》中華書局,1988 年,頁7。

54 羅常培、周祖謨,《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科學出版社,1958,頁1。

55 羅常培,《中國音韻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部,1949,頁7。

56 伯希和,<突厥語與蒙古語中之驛站>,《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五編》馮承鈞譯,商務印 書館1962 年,注九,頁21。另,參閱雷納·格魯塞,《蒙古帝國史》龔鉞譯,商務印書 館1996,注3,頁325。

57 卓鴻澤,<論鮮卑語“拓㩉跛”不同於“禿髪”>,《歷史語文學論叢初編》上海古籍出版 社,2010,頁64。另參閱聶鴻音,《鮮卑語言解讀論述》,《民族研究》1,2001。

58 《元史》卷一百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二,中華書局,1976 年,頁3885-3886。

59 照那斯圖、楊耐思,《蒙古字韻校本》民族出版社,1987,頁50、頁100。又,參閱羅常 培、蔡美彪,《八思巴字與元代漢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60 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國立中央研究院歴史語言研究所,1933,頁111、頁197。 吉田豊,《ソグド文字で表記された漢字音》《東方学報》京都第66 册,1994,頁380- 271。兩位學者的論文中只有「碑」字音,「碑」與「卑」字都是諧聲字。又,參閱《說 文解字注》,九篇下石部十,碑:「堅石也,從石卑聲」。

61 《西儒耳目資》(譜韻音列),「鮮,色煙切·色父s·第三十四攝煙ien,sien」,「卑, 百衣切·百父p·第三攝衣i,pi」,頁8-10,頁118-119。

Empfehlen


Export Citation